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

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包括-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

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事中事后监管;2. 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税收结构;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三大任务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部份,旨在增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国家账本202045万亿怎么花?财政制度怎么建?财税改革怎么变?

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三大攻坚战”决胜年,尤其经历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数月,新形势下楼市怎么定调,企业怎么发力,区域与城市如何发展,这次两会行业代表委员将带来什么提案议案?全国两会被赋予众多期待。

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预算报告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达3.75万亿元,赤字率突破3%,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

这是5月22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的数字,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如果加上抗疫特别国债,今年会有两万亿元的特需资金存在。这些资金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这些只是中国2020年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按照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下称,预算报告)的数据,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70亿元,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9980亿元,收入总量为21025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赤字37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10000亿元。

另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这意味着2020年整个财政收入“四本账”预算支出达到45万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将会进入哪些方向?特别国债专项债赤字一共超过8万亿的支出,对经济将会有哪些影响?

2020年的国家账本不仅仅体现了预算的收入支出,按照财税改革的进度,2020年将会是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年,财税改革将会有哪些变化?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看出,今年财政政策要求还是要有力度,同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今年预算中的赤字率首次超过3%,新增的赤字部分和抗疫特别国债都划拨给了地方财政,这说明中央对地方财政运行的状况非常重视。“六保”中提出的保基层运转,民生都是通过地方政府来保证,但地方政府的收入可支配财力问题以及发展问题正引起中央层面更多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拟安排专项债3.75万亿元,既是疫情冲击特殊形势下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收支情况

与往年一样,2020年的中国财政预算依然分为“四本账”。在1997年之前,中国政府只有一般公共预算这一个账本,当年13项政府性基金被纳入预算,政府账本变为两个。

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报告拥有了三个账本。

四个账本的分配模式从2014年开始固定,并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所谓四个账本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个部分。简言之,“四个账本”的主干分别涉及税收和非税收入、土地资产、央企资产和中央社保资金。

2020年的预算四本账的收入共有420637.99亿元,分别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21025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984.99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7287亿元。

而预算四本账的支出达到45万亿之多,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

5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

对于现在地方财政的情况,刘昆预计减收增支的规模在8000亿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的压力。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经加快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拨速度,同时提高了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在预算四本账中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涉及专项债,怎么使用,如何还本付息,是否有债务风险?一般公共预算关注的是民生问题。“社保预算,因为疫情而有减征和免征的问题,使得社保在2020年收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同时因为社保支出是刚性支出,所以要解决社保可持续的问题。至于国资预算因为规模小,不是关注的重点。”施正文表示。

积极财政

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冲击,2020年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为。

2020年5月14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刘昆的署名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也在优化支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穷志表示,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是应对当前疫情的主要政策选择,其特征是直接、迅速,无疑是应对疫情最有效的政府政策,表明政府保民生和恢复经济的果断和决心。今年的财政政策从三个方面出手收入政策(减税,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支出政策(增支,瞄准新基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和债务政策(发债),形成一个体系,是一套组合拳、力度空前。

刘穷志告诉记者,债务政策出乎意料,赤字率达到了3.6%不仅远远超过3.0%的常规安排,更是突破学术界3.5%的心理预期。另外,专项债规模达到3.75万亿,突破学术界3.5万亿的心理预期;特别国债达到1万亿规模,接下来还有可能加大力度。

但实际上,“积极财政更加积极有为”这种说法在在此前数次的高级别会议中就有所表示。

3月27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

特别国债也是如此。特别国债是指特定时期发行,用于特殊用途,并形成特定资产的国债,它无需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而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原则是“以收定支”,因此必须有受益性要求。今年年初,就有多位专家提出应该发行特别国债,比如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还有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在此之前,中国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其一,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其二、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发行一万五千五百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2020年的预算报告披露了特别国债的相关细节。预算报告称,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0000亿元,期限以10年期为主,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积极财政政策表现在不仅有发行特比国债,2020年的赤字率更是历史性的突破3%,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为37600亿元。在两会之前,已经有多位专家判断会突破3%,施正文也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他的预测是赤字率3.5%,原因是今年的疫情和困难的挑战是巨大的,不仅是中国,全球经济都遇到困难。“为了对冲压力,肯定要加大财政调节力度,当前财政收入受到影响,支出增加,赤字肯定要增加。”施正文说。

除了扩大财政支出,减税也是积极财政更加有为的部分。

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高瑞东告诉记者,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是关键时刻拉动总需求的重要推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财政政策需要在一揽子宏观政策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努力扩大总需求,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积极财政政策是为企业减负让利的重要保障,我国近年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全年将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改革

相比庞大的财政支出和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更为关注的就是财税改革。按照2014年开始的财税改革安排,今年要建立基本现代财政制度。

2014年,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

在预算报告中也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施正文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财税改革一直在推动,只是目前进入攻坚区、关键区,财税改革中预算改革走得比较顺利,但税制改革面临一些困难,最困难的是财政体制改革——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体制关系、收入划分。

施正文最近参与了某政府部门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立法的课题,他在研究中发现,若是不提财权改革,怎么能保障事权划分,也就不能能履行支出责任。在之前改革中提出的支出责任与事权和财力相适应,这是支出的问题,但是收入哪里来?“所以中国需要财政法,财政法的核心就是政府间财政关系,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施正文强调。

此前5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也提出,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预算报告也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扎实推进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做实金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本完成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2017年财政政策分析2017年国家财政政策

新时代财税改革任务进一步清晰,这包括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改革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下称《意见》),其中对全面深化改革中排头兵“财税改革”有了新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税制改革,此次《意见》着重提了三个税种改革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其实,与老百姓房子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早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中。目前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会同财政部还在研究起草中。由于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房地产税“稳妥推进”是官方近些年的惯常提法。

近日多位财税法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房地产税立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社会共识、纳税人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择时推出。在疫情当下,今年房地产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的可能性很小。

去年个税改革全面启动,包括工资薪金在内的四项收入纳入综合所得,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当然,这项改革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待深化。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曾表示,从改革的趋势讲,下一步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

“税制经过完善以后,无论是综合所得的范围,还是扣除的项目,以及其他的税收要素,都会进行相应调整,当然这有待于征管条件的改善,各方面的配套条件也应该与之相匹配。”王建凡说。

消费税目前是我国第三大税种,是针对特殊消费品征税。自2013年以来,消费税改革聚焦在税目范围的增减,和税率的调整。比如普通化妆品等不再征收消费税,成品油消费税税率三次上调等。当前消费税触及征收环节调整这一难啃的骨头。

此前国务院文件明确,按照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要求,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具体调整品目经充分论证,逐项报批后稳步实施。先对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条件成熟的品目实施改革,再结合消费税立法对其他具备条件的品目实施改革试点。

目前市场非常关注烟酒油车四大税目的消费税征收环节是否调整,何时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烟酒油车四大税目是消费税主要收入来源,未来需要评估测算四大税目征收环节调整对各地财政收入影响、四大行业内部不同规模企业的压力分化、税收征管难度等,估计会分行业、分步骤推进。

前述三个税种只是目前深化税制改革的一部分。《意见》还要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

像前述房地产税如果开征,将被定为地方税种。作为中央税种的消费税部分税目征管后移,在对存量部分核定基数后,增量收入也被国务院明确原则上归属地方。

除了税制改革外,当前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是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意见》要求,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目前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央地权责划分清晰,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责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促进各级政府更好履职尽责。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曾告诉第一财经,知识产权涉及企业在统一市场上公平竞争,因此中央要加强这方面事权,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养老保险是基本公共服务,事关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为打好防污染攻坚战,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中央事权,可以提升环保治理效果。

《意见》还提出,要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举借政府债务,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举债缺乏规模控制、融资成本高企、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包括新预算法在内的一系列重磅法规文件。目前我国地方债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在敲定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一基本走向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运作方向。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国家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国家财政政策

在敲定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一基本走向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运作方向。显然,财政政策接下来所能扩充的想象空间无疑要大得多;不仅如此,财政政策集中面向实体经济领域,有乘数效应,对未来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愈加直接与更为直观。

财政政策必须走到前台

观察发现,过去两年央行普降存款准备金率4次,降息5次,但经济增长却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表明货币政策已经遭遇边际效益递减。鉴于基础性货币的存量已经十分庞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相当有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必须走到前台。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在过去5年以年均3.64%的速度递减,2016年11个月再度同比降速1.9个百分点,这一状况无疑约束了财政政策尤其预算支出能力所能拓展的积极空间,政策的力度只能转向依靠赤字的路径上来。

按照财政预算法案,2016年我国赤字率为3%,但3%只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率安全上限,而基于过去30多年我国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存量以及波幅并不剧烈的经济运行生态观察,即便略超3%的赤字水平也不会构成很大风险。

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极有可能再往上浮动0.5个百分点,其中最有可能的选择路径是,在发行国债的同时,重点加大地方债的发行力度,即在2016年新增1.18万亿元的基础上,地方债增量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相应的,地方债置换规模也将突破5万亿元。这样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效维系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20%的增长速度,对6.5%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构成平台支撑。

适度提高赤字率也是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提供必要的支持,而降低税费也是体现增强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内在要求。继全面推开营改增之后,下一步最有可能降低的是工商业增值税税率。目前工商业增值税税率为17%,而服务业增值税税率为6%,工商业增值税税率明显高于服务业。虽然增值税税率的调降幅度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未来分步下调至10%还是极有可能的。与减税相比,降费更有想象空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除了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外,重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如政府繁多的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险费用等等。

2015年营改增减税2000亿,2016年减税5000亿,再加上已经启动的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措施,保守匡算,即便是2017年不增加减税降费新举措,减税降费规模也将达到7700多亿元。

财政政策

不拘囿于公共财政范围

当然,财政政策的积极有效并不拘囿于公共财政范围,放大PPP等社会融资的能量也是部分。对此,在用好1800亿元的国家级PPP引导基金的同时,针对民间资本的投资的预期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这无疑给社会资本参与PPP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意味着,作为替PPP护航的重要的力量,有关PPP的立法在2017年将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财政部也明确禁止地方政府不能以PPP变相发债融资,同时提醒民间资本或有债务并不属地方政府偿债范畴,这有利于民营资本隔离投资风险。重要的是,按照参与标的,PPP项目也不会停留在市政建设和交通领域等基础设施领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投资环境不断为政策热度所烘暖,投资动能日渐为制度改良所激发。如果说2016年是PPP机制的蓄势与蛰伏之年,那么2017年必定是民间资本的发力与加码之年。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PPP全部入库项目10471个,总投资额12.46万亿元,实际落地率达26%。另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PPP入库项目及投资额月均分别增加386个和0.48万亿元,表明PPP项目需求正在不断加大。据此,我们判断,2017年PPP落地规模将显著高于2016年,预计为2万亿元至3万亿元。公共财政所催生的乘数效应可见一斑。

必须使资金配置

精准发力

由于财政预算的运筹能力受限,同时赤字率还会产生不小的偿还成本,并且民间资本投资更注重商业回报,因此,作为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题中之义,就是必须使资金配置能够精准发力,在彰显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同时,也能清晰地反映市场化的收益预期。本着这一原则,未来在进一步补短板以及适度加大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供给的同时,财政政策会向涵盖棚户区改造与地下管廊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倾斜;同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财政政策也定会向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还湖还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不过,在资金配置上,城市基础设施可能采取以公共财政为牵引并吸收社会资本大规模加入的方式,而由于商业预期不明,农村环境治理主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

资料显示,在2015年完成了580万套改造和2016年改造完成600万套的基础上,为期三年的1800万套棚户区改造已是目标在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从地上转向地下。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约50万公里,地下管廊长度却不足1000公里,不仅现有承载与消险能力薄弱,更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提速的需要。据测算,仅十三五期间,我国地下管廊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4000亿元,相应所能产生的市场需求将超过6万亿元,这仅是为期5年的旧网改造所能产生的市场拉力,一俟10年后城市地下管廊全部完善,最终所带来的投资倍增效应更是值得期待。按照住建部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0%的量化目标,由此将激发与创造出可观的市场需求。

2017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12月2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于这次会议将部署2017年财政工作,透露来年财政政策动向,这涉及20多万亿元财政资金的分配,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而11月新任财政部部长的肖捷,也是首次主持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这也让这次会议内容成为市场焦点。

肖捷在回顾了2016年财政工作后,开始部署2017年财政工作七大任务。

其中,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排在首位,这意味着财政工作将把稳增长放在首位。

稍早时候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2017年财政政策定调为积极,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此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落实这一部署,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同时,还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这透露出明年财政赤字率有望继续扩大。根据年初预算报告,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赤字率为历史最高的3%,接受第一财经采访多位专家认为2017年赤字率将突破3%。

最近一段时间,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的呼声不绝,此次会议给出了明年减税降费大方向。

肖捷在此次会议给出了明年减税降费五大要点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落实好其他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

无疑,明年新的减税措施最令人期待,而政府性基金和收费的清理规范则更关键。营改增在今年实现了5000多亿元的减税目标后,明年减税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积极财政政策除了减税降费外,还有支出。

肖捷表示,2017年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问题来了,增加的支出将用于哪些重点领域答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五大任务。

财政部明年工作第二大任务,就是贯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推动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衡。而首要就是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重点任务。

2016年财政部设立了千亿规模的去产能专项资金,通过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和货币化安置,来推动去库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大幅增长,来支持补短板。

2017年这些方面还将继续得到中央财政大力支持。

肖捷表示,继续支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加大统筹使用力度,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等等。

明年财政工作的第三大任务,就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涉及财税改革内容很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个税改革。肖捷表示,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2017年个税改革方案有望公布。下一步个税改革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的同时,增加对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一位熟悉个税改革方案的人士处了解到,未来针对中低收入者的减税方案主要是在现有基本扣除的基础上,考虑增加专项扣除项目,比如子女项目、住房贷款项目等,而且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

除了个税改革外,肖捷还提出继续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水资源税试点范围。贯彻税收法定原则,配合做好烟叶税等税收立法工作。起草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今年水资源税在河北率先试点,明年试点范围将扩大至其他省份。烟叶税有望从条例升级为法律。环保税已经获得通过,具体细节问题还需环保税实施条例来明确,以确保2018年环保税正式实施。

除了上述税制改革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也将继续深化,比如预算法实施条例将加快修订等。

另外,财政部还将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

明年财政工作会议剩下的四项重点工作,分别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可持续;深化国际财经合作,服务好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大局。

在备受关注的地方债问题上,肖捷表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妥善处理存量政府债务,加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力度。加强对地方落实债务管理制度情况的监督。加大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和问责力度。深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