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任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2003年立项实行以来的第十三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主要任务目标包括太空出舱活动、两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和展开航天员天地来回运输任务等。

神舟十二号任务特点直播-神舟十二号任务特点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何看点呢?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看点

1、中国目前最大航天器组合体即将亮相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

4月29日,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大幕。

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快速交会对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为首个停靠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器。

天和号核心舱发射质量22.5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大的单体航天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质量13.5吨,若再加上8吨级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质量将达到约44吨,成为中国目前在轨运行质量最大的航天器组合体。

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未来实验舱的发射,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也将不断增加,纪录也将不断刷新。

2、聂海胜“三巡苍穹”

此次神舟十二号搭载了3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这是聂海胜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第二次担任指令长。聂海胜在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2013年6月,聂海胜再度出征,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景海鹏曾执行“神七”、“神九”和“神十一”飞行任务。而且此次根据此次任务计划,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时间,加上之前两次飞天经历,聂海胜也将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对于第三次出征,聂海胜向媒体表示“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

3、太空快速“万里穿针”将上演

据悉,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此外还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所谓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神舟飞船及航天员已经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两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6月,神舟九号在航天员刘旺的操控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的国家。

在近地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上只在天舟货运飞船上进行了验证。

2017年,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国家。上个月发射的天舟二号也采用了快速交会对接。

载人飞船采用快速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好处从人的方面说,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空间更大的空间站,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使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

从任务角度来说,快速交会对接还可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这对某些试验可能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地对故障实施抢修与紧急救援等工作。

航天员将首次着陆东风着陆场

与之前“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不同,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也是载人航天计划实施以来,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来载人的飞船返回舱。

2016年,我国首次启用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

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东风着陆场紧邻巴丹吉林沙漠,着陆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沙漠、山地、草湖、戈壁为主。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航天发射场,主要任务是发射卫星和载人飞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的着陆场,今后航天员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最后又返回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有哪些?

官方揭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四大特点

官方揭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四大特点, 总体来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 11 次飞行任务

官方揭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四大特点1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宣布北京时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而这次的'飞行任务也有四大特点,将验证多种航天技术。

新华社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

总体来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 180 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

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 3 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季启明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 11 次飞行任务,包括 3 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 次货运飞船以及 4 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 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这 11 次任务紧密关联、环环相扣。近期成功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形成组合体在轨运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将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

官方揭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四大特点2

今天上午9时,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三名航天员中,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二级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季启明宣布,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将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16日上午进行推进剂加注。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于6月17日9时22分,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按计划,他们将天上驻留长达三个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

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特点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F运载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