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六大任务",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护和水资源调度。其中

河长制六大任务清单-河长制六大任务

1、 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机制,严格履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

2、 水污染防治实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治理力度,提高水环境质量。

3、 水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增强水源修养能力,改良水生态环境。

4、 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公道利用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

5. 河湖管护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湖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 水资源调度制定公道的水资源调度方案,调和上下游用水关系,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

全面推行河长制 怎么看,怎么干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生态的制度创新;是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体作用,统筹解决水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提升我省河流保护管理水平,金鹏信息专家小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河流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河流休养生息,维护河流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统筹协调

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构建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3、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

针对区域和流域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一河一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河流保护管理突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属地责任。

4、坚持强化监督,全员参与

依法治水管水,加强督察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社会监督;把绿色发展新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守则,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水资源保护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控制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

到2020年,全省主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完成,用水总量控制在223亿立方米以内;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2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省级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以上。

2、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和任务,实行水陆统筹,强化联防联控,加强综合治理和入河污染源排查,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严格环境准入,主要流域上游区域严控新建、扩建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或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项目,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企业,推进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船舶港口等污染防治,强化重点行业清洁改造、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3、加强水环境治理

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清理,开展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推进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严禁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随意调整和侵占河道岸线等行为。

4、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河流健康评估,落实空间管控,构建科学合理岸线格局,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城镇平原河网和农村小微河道“毛细血管”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四、组织形式

1、省级河长。设总河长,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全省河长制工作;设副总河长3名,由省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协助领导全省河长制工作。在干流跨设区市的三条主要河流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各设河长1名,由副总河长兼任,负责领导相应流域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进行督导。

2、市县乡级河长。市、县、乡三级分别设立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各流域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党委或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流域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或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进行督导。

3、河道专管员。由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河道数量、大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招募并管理河道专管员,负责村(居委会)所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河道保洁与涉河工程管护等工作可由河道专管员承担,也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专业队伍承担。原则上每名河道专管员负责一个或若干个村(居委会)河道管理,辖区内河道多、任务重的地方可视情调整配置。

4、河长制办公室。省、市、县、乡四级设置河长制办公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负责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协调组织执法检查、监测发布和相关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等工作。

5、省级河长制办公室。省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设主任1名,由省水利厅厅长兼任;由省水利厅、环保厅各抽调1位副厅长级干部担任专职副主任,由省住建厅、农业厅各1位副厅长兼任副主任;设成员若干,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经信委、卫计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组成。

省河长制办公室日常事务由省水利厅明确1个处室承担,省环保厅、住建厅、农业厅各选派1名相应职级干部到该处室挂职担任副处长;省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农业厅、林业厅和海洋渔业厅等部门分别按要求选派业务骨干到该处室挂职。挂职干部两年轮换一次。

设立由省水利厅管理的事业性质的河务管理中心。

6、省级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

省水利厅负责指导、监督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推进安全生态水系、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流划界确权、河道采砂管理、水土流失治理、堤防工程管护和河流水工程建设,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省环保厅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组织实施跨设区市的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污标准,加强涉水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指导协调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开展涉水建设项目的调查执法和达标排放监督,组织实施全省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监测。

省住建厅负责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省农业厅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牵头工作,督促指导可养区生猪养殖场的改造升级,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省发改委负责推进河流保护管理有关的省重点项目,协调河流保护管理相关的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省经信委负责推进工业企业去产能和产业结构提升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工业节水提升改造,协同处置河流保护管理有关问题。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省级河长制专项经费,协调河流保护管理所需资金,监督资金使用。

省国土厅负责指导各地做好河流治理项目用地保障;监督指导做好地下水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开发整治过程中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监管和推进规划范围内的航道整治及疏浚、水上运输及港口码头污染防治。

省林业厅负责指导、监督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

省海洋渔业厅负责渔业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水产养殖污染及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

省卫计委负责指导农村卫生改厕。

五、工作机制

1、建立集中统一的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要比照省级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办法,相应设置河长制办公室。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强化集中办公,使协调工作日常化,改善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各自为战、“九龙治水”情况,切实形成综合治水格局;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总情况,研究对策,明晰责权,提出建议,下达指令,监督落实。

2、建立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是本辖区流域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制定综合治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治理任务、进度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依法履行流域保护管理的相关职责。对各流域要突出重点,细化任务,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提高流域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科学严密的监测机制

坚持统一规划、优化整合、合理布局,分部门按职责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渔业水环境质量、水功能区水质等水环境监测。对行政区交界面、干支流交界面、功能区交界面和主要入河排污口,要科学设置监测点,做到点位互补,细化加密监测。依托省水环境统一监测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监测数据有效汇聚和相关部门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共融机制,健全数据库。对监测发现的情况,由河长制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发布,对相关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加强会商研判、科学分析,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查找根源、落实整改。

4、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

每年年底编制次年河长制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重大涉河项目专项稽查,对督察稽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督办、限期整改、验收反馈。建立“智慧河流”平台,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运用明查暗访、“河长微信群”,借助第三方监察,鼓励“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河道志愿者”、“巾帼护水岗”等,对河流保护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5、建立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

河长制办公室要科学统筹、协调部署相关部门,对涉河涉水重要事件联合开展综合执法或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要坚持执法主体不变、执法权能不变、执法体系不变的原则,加强河流日常动态监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研究制定河长制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流域执法指挥平台,加强河流综合执法,优化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

6、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考评制度,制定河长年度考核考评和奖惩办法,省、市、县、乡逐级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以奖代补等挂钩,并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无故未能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金鹏信息河长制解决方案

河长制的思想工作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库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库排污总量。

二、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库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库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库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排查入河库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优化入河库排污口布局,实施入河库排污口整治。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库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库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库、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恢复河库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库健康评估。

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库生态环境。

六、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库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河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库动态监管。落实河库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河长制的思想工作

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河长制的思想工作,敬请关注网!

河长制的思想工作1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结合三线三边整治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将河长制管理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开展正常。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出台丰乐河流域河长制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河长制目标管理。我区于2013年9月4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强新安江支流丰乐河流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道河长制管护制度,将河道管理责任落实到河长。

二、2014年河长制管理主要工作。一是深化责任体系建设。拓展河长制管理范围,细化延伸管理层次,在丰乐河流域由二级河长延伸至村(社区)三级,实行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道河长制 管理责任体系。全丰乐河流域7个乡镇、沿河47个行政村共确定71个河(段)长,其中一级河长12个、二级河长12个、三级河长47个。实行分级分段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加强日常督查。二是开展河长业务。

3月7日,组织各乡镇河长 参加市委组织部、市河长办、市水利局、市新保局举办的2014年新安江流域河长班,对乡镇级河长进行业务,加深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建立河道巡查巡护机制。建立河道巡查制度,印发《黄山市徽州区丰乐河流域河道巡查制度》。区成立河道巡查队,乡镇村组织河道巡护队,对区域内河道进行巡护,区巡查和乡村巡护相结合,及时掌握河道情况。

三、开展河道、库塘清洁行动。

9月27日,由区水利局、区文明办牵头,我区组织区四大班子领导、区直机关干部、乡镇(社区办)、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1000余人参加的保护母亲河,清洁新安江河道、库塘清洁千人集中大会战活动。本次清洁行动重点范围为全区中小河流、水库、塘坝以及城乡结合部、河道重要节点部位,包括丰乐河岩寺城区段、乡镇政府驻地主要河流以及沿国道、省道、旅游景点等重点村庄的河流。重点开展对16 处、41.8公里河段和四村水库库区的清洁,以及河道阻水障碍和沟渠进行清理。

据统计,全区累计动用水面打捞船20余条,挖掘机7台次、铲车6台次、运输车16台、垃圾保洁车43辆,共打捞清运垃圾86吨。通过这次整治,丰乐河河道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也有力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四、加强丰乐河重点河面打捞。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保护意识。区水利局会同区文明办、环保局、新保局等单位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倡议活动,在区电视台滚动播送并到各村组、小区张贴倡议书,对沿河乡镇村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了居民保护水环境意识。二是搞好源头管理,突出重点区域。实行村级保洁和河道清洁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落实责任区域,把河道水面保洁工作纳入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区水利局负责丰乐河主干道(城区宝塔电站至西溪南大桥段长约6公里)、颖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二坝水面日常保洁;各乡镇负责辖区支流的水面保洁工作,齐抓共管,有效抓好漂浮物的管理。三是加强丰乐河干流和丰乐水库打捞队日常管理。成立专业保洁队伍4支,分别负责丰乐河主干道、颖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丰乐水库二坝水面保洁工作。我区还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定河道保洁队伍。

9月上旬,完成了丰乐河城区段河道保洁项目(201420xx年度)招投标工作,选定黄山市徽州区日洁保洁有限公司为项目保洁队伍,并于月底与其签订了保洁合同。

五、加强流域河道采砂治理。强化丰乐河及其12条主要支流的采砂管理,与区直有关单位、沿河乡镇协调配合,规范河道采砂和沿岸采石洗砂行为,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基本实现了没有无证非法采砂行为的目标。为响应市政府开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我局近年来对河道采砂审批做减法,逐步取消了河道采砂场的审批,我区河道基本划定为保留区、禁采区,无河道采砂场。

六、开展 河长公示牌树立工作。根据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要求,我区将在丰乐河流域7个乡镇、沿河48个行政村辖区河道设立河长公示牌。目前市一级河长公示牌1块(市领导)和区二级河长公示牌12块(区领导)已基本完成,乡镇三级河长公示牌和村四级河长公示牌正在制作安装。

七、下步打算

我区将按照河长制目标管理的要求,通过加强与市河长制办公室对接沟通和兄弟区县的交流学习,加大区内部门和各乡镇的协作配合力度,认真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扎实有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河长制目标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我区水环境持续改善。

1、进一步完善河长公示牌信息,为持续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打好基础;

2、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加强河长制落实和督查。搞好丰乐河孙公桥至西溪南桥、颍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及二坝水面保洁工作。

3、不断健全和完善河长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河道巡查制度,开展河道巡查。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河面打捞,治理采砂洗砂。搞好丰乐河文峰桥至西溪南桥、颍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及二坝水面保洁工作。

河长制的思想工作2

20xx年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宁波市关于五水共治的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以铁的决心和举措,打好这场治水攻坚战。全市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一)以十大行动为龙头系统治水。

将五水共治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来抓,确保部署得当、人员充实、制度有力。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对照上级治水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以治污水为重点,按照清源头、管入口、通脉络、修内功、出重拳的总体思路,通过十大专项行动(截污纳管、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清理清淤、清水环通、河道水生态修复、饮用水源保护、治水工程建设、联合执法)持续推进,力争到20xx年全市城乡河道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二是确保人员就位。第一时间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综合组、治污水工作组、防洪水排涝水工作组、保供水抓节水工作组,由市水治办、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和卫生局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明确治水责任,开展治水工作。同时,对河长制进行深化和完善,实现市镇村河长制全覆盖,将治水责任落实到个人。三是机制落实到位。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五水共治工作运行顺畅。督查机制上,在建立市水治办督查、河长单位巡查、人大政协专项巡视制度的同时,探索实行对账式和菜单式督查。每月对各镇(街道)进行暗访,问题及整改情况以照片形式做到一一对应、前后对账。执法机制上,加大涉水违法打击力度,20xx年累计作出水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15件、办理刑事案件24件。积极探索供电、供水部门参与的快速执法机制,对问题严重的排污企业进行停水停电处理,共开展快速处置7起。考核机制上,将五水共治作为市对镇考核的重点内容,建立每月工作通报机制,实行每月一小考、年底一大考,并将每月各地工作情况按由差到优的顺序进行排名。

(二)以清三河为重点面上治水。

把清三河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使治水真正出实绩见实效。一是清底子。在地毯式排查摸底基础上,204条三河全部建立一河一策,并采取动态化方式,治理成效好、水质改善明显的河道经验收合格后,划出三河名单;新发现或治理后又出现反弹的问题河道,重新拉入黑名单。二是重治理。

20xx年度91条垃圾河已全部治理完毕,113条134公里黑河、臭河中,100条已完成治理,治理长度123公里,疏浚56.8万方,封堵排口406个,拆除违章建筑4.01万平方米。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9、10、11、12月份4个月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我市79个检测点中,V类及以上监测点分别达到35个、40个、37个、28个,消灭劣V类点超过30%。三是强管理。市水治办分三组对全市各镇(街道)进行巡查督导,每天至少保证一组下镇巡河,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督查单形式要求各地、各单位限期整改。

20xx年共发出督查单80件。同时,对照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创建要求,实施了清三河达标镇(街道)创建工作,通过媒体公示、现场验收和水质检测,11个镇(街道)成功完成创建任务。

(三)以重难点为突破口攻坚治水。

面对五水共治中出现的拦路虎、硬钉子,充分做好苦战、硬战的准备,在今年第二次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会议(扩大)上,通过了9项重点难点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工业园区纳管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酸行业、屠宰行业、畜禽养殖场关闭整治,排水许可管理、城区暗河专项整治和水环境综合执法),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治水主动仗。一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农村人口密集,农村污水施工难度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治理任务,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实干班子开展这项工作。

20xx年计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3个,完工52个,接纳12583户,受益户数4.2万户,其余11个正稳步推进中。突出工程质量监管,做到各镇(街道)有专管员、各实施村有质量监督员,严格落实隐蔽工程影像资料留存制度,特别是探索建立了标准示范段建设制度,规定只有在示范段工程通过验收后,施工方才能进行全面施工。根据实际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补贴方式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市财政补贴60%提高为按类别给予60%90%的补助。另外,超额完成公厕改造任务,20xx年计划改造146座,实际完成232座。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治理。

20xx年计划关闭市级一类河道两侧和饮用水源水库集雨区内畜禽养殖场153家,实际关闭144家,暂缓关闭8家。完成183家生猪养殖场治理任务(含关闭),配套落实生态消纳地5.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化肥1.2万吨。三是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今年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增纳管排水户770家,发放排水许可证1015本。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建成投产,日处置污泥200吨。完成污水网管疏通、修复120公里。三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6236万吨,削减COD1.13万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7%,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8%。四是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六大行业及涉酸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着手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整治提升,对324家企业实行一厂一册式监管。完成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4家,完成化纤企业产能淘汰11.5万吨,新装省、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自动检测系统6家。工业危害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四)以洪涝节供为内容综合治水。

按照五水共治、握指成拳的思路,在重点抓好治污水的同时,不折不扣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保供水等其他四水的开展。一是内外并进破平原水网之困。根据我市平原水网资源型、结构型缺水且河道无落差、内核水循环差的实际,以三横十一纵河网建设工程为核心,20xx年重点推进了曹娥江引水工程、四灶浦拓疏工程、潮塘江拓疏工程、东横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32亿元。到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骨干河网260余公里,水面面积从原来的36.83平方公里增加到52.69平方公里,蓄水容量由原来的3700万方增加到8800万方,有效提高了河网调蓄能力。二是护节并重保饮水安全。在近年来先后实施姚江、梁辉、汤浦等境外引水工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慈溪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安全保障规划研究》,城南水厂新建工程列入日程,20xx年完成市域供水管网新建11.7公里,改造10公里,组织开展输水管线突发事故应急抢修演练,确保全市供水大动脉安全运行。同时,扎实推进节水工作,共发放节水器具4035套,建成屋顶集雨系统100个共计1.2万平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累计12.4万亩。三是建管并举除城市排涝隐患。编制实施慈溪市引水环通及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完善区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总投资49.4亿元的新城河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加强雨水管网和行洪河道养护,对城区雨水管网进行了集中清淤疏通,投资100余万元,疏通管网110公里,清淤雨水井4000座。同时,建立了路面积水动态巡查与处置队伍,加强人员力量和强排设备配置,确保台汛期无持续积水情况发生。

(五)以全民参与为载体创新治水。

将实干、苦干同巧干创新相结合,既做到心中有底、脚上有力,同时也确保手上有法。一是挖掘典型做法。

20xx年度各地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许多治水新路子、好方法,如污水截断防倒灌、凉晒河道查源头、闭口试验查混接、水质检测查源头、封堵排口查源头等做法,在清三河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积极借助专业科技力量,组建慈溪市五水共治技术专家团,聘请技术专家35名,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部分环境专业院士工作站进行战略合作,推广治水技术应用,开展治水难题攻关。二是营造舆论声势。一方面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探索建立新闻联系单制度,开展好新闻评选活动,通过村干部论坛录制《五水共治再现江南水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节目,开展民生面对面《五水共治共建幸福家园》节目直播,聘请12位大V组建五水共治网络监督员队伍,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力,积极扩展五水共治知晓度和参与度。切实加强法制宣传力度,以敦和园区非法电镀企业专项执法为原型录制纪实节目,在慈溪电视台法制时空进行播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老娘舅、民间和谐员等社会力量,协同执法部门开展大排查、大联调,20xx年共开展五水共治矛盾纠纷排查309次,调处11起。三是开展全民治水。引导社会各界治水护水,筹集五水共治捐款3.7亿元。广泛开展巾帼助力水环境、品质慈溪建新功、走进慈溪母亲河、寻梦美丽江南水乡、五水共治全民参与集中行动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团员、妇女、新慈溪人连续三个月每周三开展系列活动,参与人数突破12万人次,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发起了大手牵小手治水活动,在外来人口中开展了亲水、惜水、护水,共建美丽慈溪专项行动。

经过一年的综合治理,我市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管网运行及污水处理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畜禽养殖场整治不彻底,宜、限养区养殖场超标排放问题突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不够深入,个别河道存在久治不愈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任务重、监管难,特别是建后运行、维护、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河长制管理不够精细,全民参与、社会监管力量缺乏,镇、村两级的河长制管理工作尚待进一步细化落实。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